魔术师时代:哲学的黄金十年:1919-1929,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原创 qiangshuai521  2019-11-28 18:01  阅读 646 views 次
WordPress免费响应式主题:Unite主题

魔术师时代:哲学的黄金十年:1919-1929,沃尔夫拉姆·艾伦伯格,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本文书籍获取方式:

1.扫描左边微信二维码免费获得,添加备注,小编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

2.扫描右边微信二维码,添加微信公众号:超级读书绘,打包下载。

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a7gGY4MMroShqcnnR1Icg
提取码:ejf8

海德格尔在思维中寻找的那种强度,也是他作为老师确定要去产生的那种强度,绝对无法容忍任何敷衍和调和。在海德格尔这里,每个妥协都是懒惰的借口。这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海德格尔要调动起“畏惧感”、调动自己“作为此在要跑在过往的前面”——就如他在1924年夏天对学生表达的那样——此般调动可能也是一种补偿的因素。海德格尔当时35岁,已婚,有两个孩子,正处于他生命和创作的中间点。他太确切地知道,自己从未亲身体验过濒临死亡的临界经验,和绝大多数同时代人相比并没有具体地奔向死亡。不管怎样,他身着为其量身定做的紧身马裤和长款大衣——半民族服饰半西装的搭配穿法——走进讲座课大厅,开始轻声说话,轻到几乎就是耳语,眼睛看向窗外;他脱稿表达,看上去好像也没有特别备课,他越发有力和深入地陷入哲学思考,这个时候他身上就好像迸发出了火花,有某种东西在闪闪发光。这位男士成为了他自己想要成为的本有。

你这个魔鬼 [151]

直到1924年至1925年的冬季学期,海德格尔才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他迄今为止如此具有说服力地说过和写过的东西:“在我身上从来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1925年2月27日他承认道——而且不只是对自己承认,“我碰到了魔鬼般的东西。” [152] 海德格尔说的并不是他在讲座课中提到的畏惧体验或濒死体验,也并非纯粹与“我自己”相关的例外状态。相反,这是关于另一个人的体验——是爱情的体验:“别人的存在闯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克服不了这种情绪”,因为“我们无从知道,我们通过自己的存在会变成另外的什么。”在这样一种例外状态中,深陷爱情的海德格尔提笔写信,他也只能做这么一件事情:“人类的命运屈服于人类的命运,爱的职责是要让这种屈服保持如第一天般的清醒”。信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1925年2月10日

亲爱的阿伦特小姐!

我们之间的所有一切应该是纯朴、明确和纯洁的。只有这样我们自己才配得上与对方相遇。您成了我的学生,而我是您的老师,这只是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起因。

我将永远无法获允占有您,但是此后您将继续属于我生命的一部分,而且它应该会随着您一起成长…… [153]

这里说到的“小姐”——海德格尔面对这位“小姐”如此不加自我保护地进行坦白的表达——指的是当时年仅18岁的汉娜·阿伦特,她来自柯尼斯堡,在马尔堡大学学习古希腊语言文化、哲学和新教神学。在1924年秋天来到马尔堡不久之后,她便被看作学生圈中的一种本有和独特的存在。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生得特别漂亮,着装风格夸张、色彩斑斓。就如海德格尔在1923年把一整个“突击队”——如他自己所称那样——的大学生,包括博士生一起从弗莱堡带到了马尔堡,阿伦特这位学识出众的女大学生身边簇拥的很多朋友和大学同学,也跟着她一起从柏林转来了马尔堡。她就像是众人的领导和精神首脑。他们来到马尔堡是为了亲眼亲耳感受一下在整个魏玛共和国哲学专业学生中窃窃私语流传的消息:马尔堡大学新来了个卓越非凡的人,人们从他那里可以“学到新的思维”。这个人正是此在预言家马丁·海德格尔。

于存在之中

此时,海德格尔“此在”的根本标志是,“此在”没有也不可能有复数形式。在海德格尔这里,“此在”一直是一种单个存在,是单独的,或者像他说过的,“总是我的”。如果此在想要解放和理解自己,就必须凭其自身的意志。而如今却突然出现另一个此在,一个“你”。1924年11月的一次答疑是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在这第一次见面时,另一个此在带着一见钟情的力量深深闯入海德格尔的此在。海德格尔也进入了这另一个此在中。难怪这位年轻的思想大师一开始就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去驾驭这件事情。这可能尤其因为,就如海德格尔在写给他新欢的信中坚持的那样,人们无法知晓,一个陷入爱恋中、闯入他人此在的“你”会在“我”当中发挥什么作用,造成什么结果。“你”是否有可能从内部分裂“我”,由此造成异化的效果?是否会将其它此在的闯入当成是与“我”敌对的事情?或者甚至,在哲学意义上更为根本的:会给自己带来永恒无疑的安全?

突然间,所有这一切一下子看起来变得具体、可能了。因为马丁爱着汉娜,他此生还从未像这样爱着一个对象。他几乎每天都给汉娜写信,向她袒露心中的春天:我身上出现了些新的东西,这便是一个大大的“你”,你就存在于我的自我中、存在于我的存在中。

两个人的关系很快就找到了纯粹实际的经典解决方案:海德格尔小心翼翼地安排着两个人的会面,当然主要是要保护好汉娜。两人的联系方式是窗前的灯光信号,还有公园里最喜欢的那张长凳上画的粉笔记号。阿伦特紧跟海德格尔之后出发去听报告,有时候会在电车再开两站之后的站点等着他,或是在城外几公里处的乡村旅店门口等他。 [154] 人们经常会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这么做。

两人从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他们“从来无法完全占有”彼此——起码在市民婚姻的意义上是如此。海德格尔从来没有考虑过或提到过要和妻子埃尔福丽德分开的可能性。然而他也没有考虑过要结束和汉娜的关系。这段关系的吸引力太强了,两性关系中的心醉神迷太令人无法自拔了。爱情的诱惑力首先把年轻的阿伦特拖到了失去自我的边缘。她写了一封题为“影子”的长信,用比喻的方式坦诚了自己的感情,确定地表达出,面对海德格尔时她的状态就是一种令人喜悦的四分五裂感。一方面,她通过这段爱恋感受到自己从黑暗的孤独和非本真中解脱出来,她的此在犹如最终从一个洞穴中走出来,走到日间的阳光下。另一方面,她也表达了严肃的怀疑:爱情魔鬼令她产生迷醉之感,在此影响下,她还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吗?

最艰难的思考

这个春天,海德格尔的哲学感受也一直在解脱和困扰之间来回摇摆:“你知道一个人必须得承受的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吗?”1925年3月13日,海德格尔给阿伦特写信时这么说道。“对所有其他事情来说,都有出路、帮助、界限、理解——而在这里,一切只意味着:处于爱恋之中就等于被挤入生存之中。” [155] 这是些值得注意的话,尤其是当人们把这些话和海德格尔前些年写给妻子的信做对比时。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海德格尔一直把哲学思考称作是他生存中最艰难和最具深度的挑战。但现在这挑战却不再是哲学思考了,而是爱情本身。通过和阿伦特的关系,海德格尔无法抗拒地进入了一种新的本真性的对话形式。如果他的哲学还想继续存在,那就不能是这种情况。

因此,短短数周之后他就在信件中给自己发明了一种说明性的调解方式,并把这种调解方式从哲学角度也推荐给了阿伦特:正是目前经历的这种四分五裂感才能够保障一个人找到真正自我。正是别人的闯入成为了最本真的一种解放。正是恋爱中典型的无助感——人们无法阻止事情发生——是最坚决的证明。换句话说,海德格尔并不是要承认别人的闯入带来的那种全然分裂力量,而是要在高压之下寻找辩证法出路,在他极端个体化的哲学框架内给分裂此在的力量以一席之地。以一种英雄式的本真性的生存理想之名,他拒绝给闯入自己生活的那个“你”以最终承认。只有这样他才得以满足。而深爱着他的年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却非如此。她没有提前告知海德格尔,便于1926年夏天离开了马尔堡,前往海德堡,在卡尔·雅斯贝尔斯门下开始写博士论文。她选择的论文题目是《论奥古斯丁“爱”的概念》。令阿伦特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是,爱情经历对于存在者来说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爱情经历的此在总是无休无止地与其他人的存在保持着一种关联。这事实上颠倒了海德格尔的出发点。 [156]

爱世界

阿伦特于1928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这段时间她其实还是会时不时地跟海德格尔秘密见面)。她的论文思路始终和海德格尔的工作有关联,但这并没有影响论文的独特性和意义,因为阿伦特的哲学思考继续以其独特能力著称:她能够发现和“你”之本有相关联的生存方面,能够澄清和完善这些方面,而海德格尔在其思想的住处却必定对此视而不见,他也不会拿完全被赶出家门和无家可归来冒险。而阿伦特觉得自己此生一直处于这样的角色中:就如她在二战后给海德格尔写信时说到的那样,作为一个“来自异乡的小姑娘”,她的思想以一种解放他者的方式闯入了别人的房子和躯壳,将其从内部打开。正如海德格尔的传记作家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那颇为贴切的记录:“对于奔向死亡这个问题,阿伦特将会以一种出生性的哲学来回答;对于向来我属性的存在唯我论,阿伦特的回应是一种多元的哲学;对于沉沦至常人世界中的批评,她会回答说‘爱世界’。对于海德格尔的澄明,她会使公开性显示出哲学上的高贵,以此来进行回应。” [157]

文章标签:, , , , , , , ,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读路:致力提供kindle电子书下载、分享。包括mobi、epub、pdf格式的公众号,公众号:超级读书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读路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