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设计:基于脑科学原理的产品设计,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原创 qiangshuai521  2020-06-03 19:54  阅读 707 views 次
WordPress免费响应式主题:Unite主题

全脑设计:基于脑科学原理的产品设计,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全脑设计:基于脑科学原理的产品设计,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全脑设计:基于脑科学原理的产品设计,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O’Reilly Media,Inc.介绍
赞誉
前言
第一部分 重新思考“体验”
第1章 六元思维
1.1 视觉/注意力和自动性
1.2 寻路
1.3 语言
1.4 记忆
1.5 决策
1.6 情绪
1.7 六元思维过程
1.8 活动
第2章 眨眼之间:视觉、注意力和自动性
2.1 从表征到体验
2.2 无意识的行为:我知道你在看
2.3 视觉关注点
2.4 你错过了
2.5 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行补全清晰度
2.6 这不是一只烟斗:了解人们认为它是什么,而不是它实际上是什么
2.7 延伸阅读
第3章 寻路:我在哪里
3.1 沙漠中的蚂蚁:计算欧几里得空间
3.2 在物理和虚拟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3.3 我可以去哪里,我将如何到达那里
3.4 测试界面以揭示关于互动的隐喻
3.5 思考未来:语音界面中有没有“在哪里”这个概念
3.6 延伸阅读
第4章 记忆/语义
4.1 将细节抽离
4.2 服务的刻板印象
4.3 理解心智模型的价值
4.4 认识心智模型的多样性
4.5 谜语答案
4.6 延伸阅读
第5章 语言:我早就告诉过你
5.1 对词汇选择的延展讨论
5.2 心灵的语言
5.3 我们的沟通失败了◣注:原文为“What we’ve got here is a failure to communicate”。◢
5.4 词语的揭示作用
5.5 我在听
第6章 决策与解决问题:意识从舞台左边登场
6.1 我的问题是什么(定义)
6.2 如何将问题置于不同的框架
6.3 寻找通向解决方案的黄砖路◣注:黄砖铺的路(road of yellow brick)是李曼·法兰克·鲍姆所著小说《绿野仙踪》中的元素。1939年拍摄的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绿野仙踪》给它起名“黄砖路”(yellow-brick road)并使它闻名。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中,黄砖路都是桃乐丝·盖尔被指点从小人国到翡翠城以寻求大魔术师奥兹帮助所要走的路。(引自维基百科)◢
6.4 当你被困在路上:子目标
6.5 延伸阅读
第7章 情绪:逻辑决策遇到了对手
7.1 太多的信息干扰我的大脑!太多的信息
7.2 我不是史波克
7.3 争取有意识的注意力
7.4 深入了解欲求、目标和恐惧
7.5 延伸阅读
第二部分 揭露秘密
第8章 用户研究:情景访谈
8.1 为什么选择情境访谈
8.2 同理心研究: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8.3 情境访谈及分析的推荐方法
8.4 常见问题
8.5 从数据到洞察
8.6 练习
8.7 具体建议
8.8 延伸阅读
第9章 视觉:你在看我吗
9.1 他们的眼睛看向哪里?眼动追踪可以揭示
9.2 热点图
9.3 跟着流程走
9.4 真实的例子
9.5 具体建议
第10章 语言:他们是这么说的吗
10.1 录制访谈
10.2 准备原始数据
10.3 言外之意:熟悉度
10.4 真实的例子
10.5 具体建议
第11章 寻路:你如何到达那里
11.1 用户认为他们在哪里
11.2 他们认为如何从A点到B点
11.3 这些是基于什么的期望
11.4 真实世界的例子
11.5 具体建议
第12章 记忆:期望与填补空白
12.1 脑中的意义
12.2 融会贯通
12.3 真实的例子
12.4 你可能会发现什么
12.5 具体建议
第13章 决策:跟着面包屑
13.1 我在做什么?目标和旅程
13.2 快给我!及时需求
13.3 指引方向:决策之旅
13.4 真实的例子
13.5 具体建议
第14章 情绪:无言的真相
14.1 活出自我(寻找真相与本质)
14.2 分析梦想(目标、生命阶段、恐惧)
14.3 获得时代精神(人物与用户画像)
14.4 激情之罪(活在当下)
14.5 真实的例子
14.6 具体建议
第三部分 将六元思维应用在设计中
第15章 成理
15.1 亲和图与心理画像
15.2 语言
15.3 情绪
15.4 寻路
15.5 寻找维度
15.6 挑战内部假设
15.7 结束过时的实践:所看/所感/所说/所做
15.8 具体建议
第16章 把六元思维付诸实践:吸引、提升、觉醒
16.1 吸引:人们说他们想要什么
16.2 提升:人们需要什么
16.3 觉醒:实现更高的目标
16.4 具体建议
第17章 快速成功,经常成功
17.1 发散思维,然后收敛思维
17.2 第一钻石:发现和定义(“设计正确的东西”)
17.3 第二钻石:发展和交付(“正确地设计东西”)
17.4 边做边学:设计思维
17.5 不要介意窗帘后面的人:原型和测试
17.6 与竞争对手一起测试
17.7 具体建议
17.8 延伸阅读
第18章 现在你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了吧
18.1 多重层面上的同理心
18.2 基于证据的决策
18.3 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的体验
18.4 多重优势
18.5 具体建议
第19章 如何创造更好的人
19.1 符号性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寒冬
19.2 人工神经网络和统计数据学习
19.3 Siri,我没这么说
19.4 六元思维与人工智能
19.5 在我的(人工智能)朋友的帮助下
19.6 具体建议
附录 推荐阅读

 

记忆/语义

4.1 将细节抽离

你可能没有察觉,当我们处理场景或对话时,会不断摒弃大部分具体的物理表征,只留下对所关注内容的非常抽象和概念化的表达。不过,也许你会反驳说自己是一个“视觉思考者”,并且记得许多细节。那么,请告诉我图4-1中显示的货币哪一枚是真正的美国便士。

图4-1:哪个是真正的美国便士
如果你是美国人,你可能在此前见过成千上万次便士。对于“视觉思考者”来说,这肯定不难吧!(你可以在本章末尾找到所有谜题的答案。)

退一步说,如果你不是美国人或很少使用实物货币,那么这个测试可能会显得不公平。如果是这样,让我们回想一下你见过数百万次的字母:“G”。以下哪一项是字母“G”小写的正确方向(参见图4-2)?

图4-2:哪个是真正的“G”
要选对不是那么容易,是吧?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看东西时,我们觉得脑子里产生了一张相机快照(snapshot)。但是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你的大脑会丢弃物理细节,回归到该物品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或抽象概念,以及随之而来的所有相关假设上。

请记住,并非所有刻板印象都是不好的。实际上,Merriam-Webster词典对此的定义是“符合固定或一般模式的东西”。几乎任何东西都有刻板印象:电话(图4-3)、咖啡杯、鸟、树,等等。

图4-3:电话的刻板印象
当我们想到这些物件时,我们的记忆会唤起某些关键特征。这些概念在不断发展(例如,从有线电话到移动电话)。只有老一辈的人可能会选择右侧的图像作为“电话”的代表。

从认知负荷的角度而言,我们不会存储所见过的每部手机的每个视角、颜色和光影角度。相反,我们从手机的特定实例(instance)快速转换到手机的概念。概念填补了我们记忆中关于特定实例的空白(例如,某部你没有实际看到过的手机背面是什么样子)。

[备注]

作为产品设计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人类认知的“怪癖”来获益。通过激活已经在某人头脑中生成的抽象概念(例如,在线购买物品所需的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期望,与期望保持一致,并使人们更加信任体验。

会说话的垃圾桶

让我们展示一个实验来说明我们的记忆是多么抽象。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在纸上画一个空白的正方形(或使用图4-4提供的空白)。接着,在阅读完这一段文字后,转到图4-5观察图像20秒(这时还不要动笔)。20秒过后,藏起这一页,不再看图4-5。然后,拿起笔画出你看到的一切。你完全无须达到伦勃朗(或毕加索)的水准,只是对你看到的物体以及它们在场景中的位置进行快速描绘,画一张草图就行了,这一步可以花2分钟的时间。

图4-4:在这里画出你的草图
好,开始!记住,看20秒(不要画),然后画2分钟(不要偷看)。

由于我看不到你的画(虽然它肯定很漂亮),所以需要你自己评分。看一下原图并将其与草图进行比较。你捕捉到了全部细节吗?两个垃圾桶,一个垃圾桶盖,一片皱巴巴的垃圾和栅栏?

现在,更进一步,你是否捕捉到了其中一个垃圾桶和栅栏顶部都不在画面中这一事实?或者你其实从图中看不到垃圾桶或盖子的底部?我猜你没做到。

图4-5:巷道的图片
许多人在看到这个图像或类似的图像时,他们会无意识地“退一步”(zoom-out),并根据脑中存储的类似表征来完善对图像细节的描绘。在这个例子中,人们倾向于补全栅栏,画出它的尖端,把盖子画成完整的圆形,并勾勒出两个垃圾桶看不见的边缘。如果你运用了关于垃圾桶的刻板印象和假设,所有这一切都讲得通,但这与你在这张图中实际看到的内容却不一致。

严格地讲,我们不知道这张图的矩形边框外实际上是什么。我们无法确定垃圾桶盖子是否超出了我们所能看到的范围,或者栅栏顶部的末端是否在本图之外汇聚成一点。说不定栅栏上站着许多大卫雕像呢(图4-7)。

我们在脑中补全图像的自然倾向称为“边界扩展”(图4-6)。我们的视觉系统对图像的其余部分进行预设,就好像我们正在通过纸管或狭窄的门缝观察一样。边界扩展只是我们的思想如何从事物的非常具体的表征,迅速转换到更抽象的、概念性的表征的一个例子。

这种现象告诉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人们做的很多事情以及行为方式都基于看不见的期望、刻板印象和预期,而非我们实际看到的光线在视网膜后的成影。作为产品和服务设计师,我们需要发现观众隐藏的预期和刻板印象(正如我们将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中讨论的那样)。

 

文章标签: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读路:致力提供kindle电子书下载、分享。包括mobi、epub、pdf格式的公众号,公众号:超级读书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读路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