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 案例篇:晚清第一奏折里的写作秘籍,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原创 qiangshuai521  2020-06-03 19:49  阅读 1,164 views 次
WordPress免费响应式主题:Unite主题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 案例篇:晚清第一奏折里的写作秘籍,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 案例篇:晚清第一奏折里的写作秘籍,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 案例篇:晚清第一奏折里的写作秘籍,电子书,mobi,pdf,txt,epub,kindle,百度云全文阅读获得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案例篇)
引 言
上篇
一、 前期(新手)
01《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正考官呈请代奏谢恩状》
02《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03《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
04《靖港败溃后未发之遗折》
二、 中期(熟手)
05《谢署两江总督恩折》
06《复奏胜保请飞召外援折》
07《力辞节制浙省各官折》
08《恭谢天恩沥陈下情折》
三、晚期(高手)
09《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折》
10《病难速痊请开各缺仍留军中效力折》
11《奉旨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恭谢天恩折》
12《复陈津事各情片》
下篇
一、 政策篇(适用政策研究部门、战略制定部门)
13《备陈民间疾苦疏》(调研报告)
14《遵旨会筹规剿皖折》(战略策划书)
15《近日各路军情并拟裁撤湘勇一半及曾国荃因病意欲奏请开缺回籍片》(政策建议报告)
二、军事篇(适用业务部门、招商引资部门)
16《报东征起程日期折》(工作计划进展报告)
17《江皖大局片》(工作总体情况汇报)
18《克复安庆省城片》(工作成果展示报告)
三、用人篇(适用人力资源部门、组织部门)
19《应诏陈言疏》(人事工作方案)
20《保参将塔齐布千总诸殿元折》(人事推荐信)
21《沥陈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人事鉴定书)
四、司法篇(适用法律部门、监察部门)
22《参翁同书片》(检举信)
23《查复何桂清退守情形折》(案件调查报告)
24《补用副将胡开泰殴妻致死恶迹多端按军令就地正法片》(判决执行报告)
五、 洋务篇(适用外事部门、商务部门)
25《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外交政策报告)
26《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对外贸易建议)
27《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对外交往建议报告)
六、文教篇(适用教育部门、宣传文化部门)
28《江南贡院修复工竣拟即举行乡试请简放考官折》(工程进展报告)
29《江宁省城建立湘军昭忠祠折》(项目方案报告)
30《李朝斌毋庸复姓归宗应于李氏别为一宗片》(民事调解书)
后 记
返回总目录

 

《恭谢天恩沥陈下情折》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背景】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是曾国藩的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曾国荃因对阵太平军时屡立战功,一路获得提拔。从咸丰六年(1856)八月在湖南组建吉字营起兵起,至同治二年(1863)四月时止,仅仅七年时间,便由一个普通秀才一路升为浙江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换作今天类似于从应届毕业生升为部级官员仅用了七年,堪称火箭提拔。此后,曾国荃还历任陕西巡抚、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等职务,光绪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衔,翌年病逝,谥“忠襄”。

这道奏折写于同治二年(1863)四月,此时距天京城破、太平天国覆灭只剩一年零四个月时间,清廷掌握了战场的绝对优势,曾国荃率部已对天京城围困了数月。尚未获得战功就授予他巡抚职位,朝廷意在激励曾国荃早日拿下天京城。曾国藩作为整个战争的统帅,既是曾国荃的上司又是他的兄长,这道奏折正是为推辞对曾国荃的提拔所做。

【原文】

奏为恭谢天恩,沥陈下情,仰祈圣鉴事。

窃臣接准兵部火票递到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浙江巡抚着曾国荃补授。钦此。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又恭读寄谕:浙省系左宗棠兼辖,既兼署巡抚,尤责无旁贷。曾国荃着仍统前敌之军驻扎雨花台,一意相机进取,以图金陵,毋庸以浙事为念等因。钦此。

仰见皇上破格录用,委曲培成之至意。惟是受恩愈重,报称愈难。现在发、捻纷乘,苗练复叛,军情反复,世变环生,只贻宵旰之忧,曾乏补苴之术,每与臣弟国荃寓书儆惕,惭悚交并。本年二月臣至雨花台大营,与臣弟共处八日,慨兵事之方殷,感主恩之极渥,中夜奋兴,互相诫勉。

以大局论之,沿江三千里名城要隘,皆为我有。加以浙东列郡,苏、松各属,次第克复,凡山川筋脉之地,米粮百产之源,该逆一无可恃,未尝不托圣朝之威福,冀功绪之可成。而一念夫拓地日广,顿兵坚城,戍守之卒太多,游击之军太少,师老饷竭,士气渐疲,群盗如毛,饥饿四窜,窃号之寇未灭,流贼之患或兴,则又为之蹙额欷歔。愧臣兄弟谬当重任,深恐上辜君恩,下负民望,遂陷于大戾而不自知。忧灼之余,每思避位让贤,稍分责任,又不敢数数陈奏上渎宸聪。

上年正月间,臣密陈金陵未克以前,不再加恩臣家。诚以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则必缺,曾蒙寄谕嘉许,俯鉴愚忱。臣弟国荃旋擢藩司,已叨非分。今又特沛恩纶,授以开府之荣,专其治军之责。闻命而后,已阅兼旬,臣与臣弟两次函商,欲固辞,则颇涉矫情,思立异于当世;欲受事,则不自量力,惧贻讥于方来。再四踌躇,诚恐治军无效,倾覆寻至,不如少安愚拙之分,徐图尺寸之功。惟有吁恳天恩收回成命,俯准臣弟以开缺藩司效力行间,与臣随时熟筹战守,相机进取,或者以勤补拙,以恐致福,迅克坚城,殄除丑类,稍答高厚鸿慈于万一。

除由臣弟国荃专折沥陈外,所有微臣感激下忱,理合缮折叩谢天恩,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译文】

为恭谢皇恩,详细地陈述情况,请求皇上鉴察。

接到兵部绝密寄来的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内阁所奉的上谕:“浙江巡抚由曾国荃补授。”钦此。臣当时便立即恭设香火几案,遥望北方宫阙叩头谢恩。又恭读寄来的上谕:“浙江省系左宗棠所兼辖,既兼代理巡抚,则责任更无旁贷。令曾国荃仍旧统领前敌军队驻扎雨花台,一心一意地相机进攻,以图尽早克复金陵,不要挂念浙江的事情。”等因。钦此。

从中可见皇上破格录用,着意培养曾国荃的深意。只是受恩越重,报答越难。目前长毛、捻匪纷纷乘机叛乱,苗沛霖的团练再次叛变,军情反复,变故重生,给朝廷增添了更多忧虑,而臣却缺乏补救的办法。臣与弟弟曾国荃每每为此互寄信函予以警惕,惭愧与惶恐交相而生。今年二月臣到雨花台大营,与臣的弟弟一起住了八天,感慨战事正处在关键时期,感激皇上的恩德极为厚重,一直到半夜还在兴奋地谈论,互相勉励。

从大局来说,沿长江三千里的名城要塞都已为我军占领,加上浙江东部各府以及苏州、松江所属州县相继克复,凡山川中险要的地方,盛产谷米粮食的区域,逆匪一处都不占有。这完全是托圣明朝廷的威福,所盼望的大功很快就能实现了。但一想到开拓的疆土日益宽广,驻扎守卫重要的城池的士兵太多,游击作战的部队太少,军队战斗力衰退,粮饷竭蹶,士气日渐衰退,各种盗贼多如牛毛,饥饿者四处流窜,窃取国号的强寇尚未彻底消灭,流窜的盗贼可能又将兴起,这又使臣愁眉不展而唏嘘不已。臣兄弟惭愧地担负重任,深深地担心对上辜负了皇恩,对下辜负了百姓,以至于陷于大难而不自知。忧虑焦灼之余,每每想到辞职让贤,稍稍分去一部分责任,又不敢经常上奏此事而烦扰皇上。

去年正月间,臣秘密陈奏请求朝廷在金陵未克复之前不要再给臣的家族加恩。臣及家人以为,在功名场中,好的结局比好的开始要难,消退与生长的玄机表明,盈满之后必是亏缺。曾经因此而蒙获朝廷的嘉许,体谅臣的诚意。臣的弟弟国荃刚刚擢升为藩司,已属过分提拔了。现在又获得特别的恩命,授予开衙建府充当巡抚的荣耀,又只有专门带兵的责任。得知这个任命后已过了二十多天,臣与弟弟两次以信函商量,想要坚决推辞,又有些近于矫情,会被人误解为想要在世人面前标新立异;想要接受任命,又有些自不量力,怕今后被人讥笑。再三再四犹豫,确实担心战事没有成效,失败很快就会到来,不如安于愚拙的本分,慢慢图谋一尺一寸的战功。唯有恳求皇上收回成命,批准臣的弟弟以一个开缺藩司的身份效力于军营,与臣随时仔细筹划战事,相机进取,或许能够借勤奋来弥补愚拙,以恐惧谨慎换来福气,迅速攻克金陵,扫除逆匪,稍微报答皇上天高地厚的宏大慈爱于万分之一。

除了臣的弟弟曾国荃专折详细陈述外,微臣本人所有的感激之情,理应具折叩谢天恩,请求皇太后、皇上鉴察。谨奏。

【赏析】

先做事,后做官

朝廷赏了官做,不去喜滋滋地上任,还要写封奏折百般推辞?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官,是可以开衙建府的一省巡抚之位。听起来,无非又是一篇故意推辞谦让的虚假官样文章。在古代官场,这类文章本来也极多,曾国藩又能有什么例外?

但我们读下来,不难看出其中的真诚恳切,特别是有几句话说得很有哲理,“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则必缺”,印证曾氏一向的行为做派。我们可以看出,这番推辞不是假惺惺,而是真实心迹的表达。

人当官要多大才算大?这个问题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对于干事的人来说,当个县令也能干不少事,可以造福一方;对于眼里只有官位的人来说,当个宰相还会嫌不够。同样的起点,同样的仕途,有人当官会受到爱戴,善始善终,有人当着当着就倒下了,虽然风光一时,可没有持久。

古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好的开始,却没有好的结束,还有戏词说:“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都是对这类中道而废者的惋惜。其间原因,从主观方面说,或许是定力不够,抵抗不了诱惑,授人以柄;或许是因官运亨通而忘乎所以,真把自己当成了天纵之才,一味攀登,不知进退,无形中为自己布下了绊脚石。这都可以说,叫“忘了初心”。

曾国藩官当得很大,功劳也很大,却没有因功高盖主而遭殃,得以善终,且荫及子孙,名传后世,这和他的人生态度有关,和他对做官的认识也有关。

从人生态度而言,前面说过,曾国藩后期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克己自律,持盈守虚,信奉“花未半开月未圆”之境,认为凡事不可太过圆满,太圆满就是走向衰败的开始。“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总要留一点缺憾才好,他在生活、官场、与人相处、教育子弟等诸多方面,都秉承这样的思想,连自己的书房也起名“求阙斋”。

这些思想饱含哲理,是曾氏一生行藏事功背后的哲学底蕴和思想精髓,也是他在人生历练中悟出的深层智慧。曾国藩在经历挫折后,大彻大悟,洞察了盈缺之理,懂得了顺应世道平衡,始终保持灵台清醒,才使自己在极为凶险的战场和官场上保持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道家思想,是在中国这片土壤上诞生的很高的智慧。具体而言,老子的“有无之辨”,是理解中国古典智慧的一把钥匙。三国时期魏国的天才玄学家王弼,通过纯粹的思辨洞察了有无之间的关系和互相转化的奥秘,而曾国藩是在血肉淋漓的官宦生涯中体察到这一智慧的。

在曾国藩思想深处,儒家的担当意识和入世精神是根深蒂固的,他说过这样的话,“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大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精神气概,慨然以澄清天下为己任。但同时,他又体悟到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抱以谦抑的态度,施以柔软的身段,加以克己的功夫,使自己变得像水一样,看似柔弱却又无坚不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柔”是他的策略和外表,“强”是目的和内在。或者说,对己、对事用强,对人用柔。

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谈过自己对儒家经典《中庸》的理解:“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就是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五者,要旨在于使愚昧的越来越明白,柔弱的逐渐强大。故而,“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可见他对明、强的看重。而有了明强的底气和支撑,对“愚必明,柔必强”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就是愚需以明为内核,强要以柔为前提。这样愚和柔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表现,即大智若愚,以柔克刚。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曾国藩领略了儒道二家思想精华并将其打通,“愚必明、柔必强”实为其一生道德学问之核心。

《曾府三杰图》,现藏湖南娄底双峰县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画中三人分别为曾国藩(中)、曾国荃(左)、曾纪泽(右)

从对做官的认识来说,曾国藩对做事与做官有深刻的理解。早年,曾国藩思维和见识有限,还抱有光宗耀祖、青云直上等想法,但随着思想认识的深化、世事的历练,儒学修养加深以及对哲理智慧的探究,他逐渐认识到,做官是做事的条件和手段,而不是人生的目的,只有以做事为基础,做官才能有坚实的保障,而不能反过来,把做事作为谋求做官的手段,为了做官而不知进退。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认识,曾国藩才得以保全自身和家族。相反,很多人不懂得这一道理,只求做官不求做事,最终落得不好的下场。

这里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这是曾国藩替弟弟辞官,似乎有越俎代庖之嫌,这要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封建社会中,官场中人往往是以血缘、地缘、学缘、姻缘等纽带连接起来的,形成盘根错节的网络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裙带关系,故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说。曾国藩创立湘军,在上层,他以乡缘、学缘和姻亲关系与当时主要大员声气相通,在中下层,除了征召家乡的兵勇,他的几个弟弟也踊跃支持,投入军中充当将领,除了二弟曾国潢在家主持家政外,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在湘军效力,曾国华、曾国葆后来战死,曾国荃则与曾国藩一样功成名就,封疆开府。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等俗语,在曾氏兄弟这里,是活生生的事实。

曾国藩一向重视家庭教育,包括对兄弟的提携引导,和对家族子弟的教诲,这些在其家书中有充分展示。早年,曾国藩位不高名不显时,众兄弟对他的絮絮叨叨也颇不以为意,后来,办湘军有了业绩,名望日隆,加上曾国藩确实以身作则,他在兄弟们那里说话越来越有分量,听他话的兄弟也越来越多。

让曾国荃辞官,是曾国藩动议,并与曾国荃商议,然后以此折上奏朝廷的。对众兄弟来说,曾国藩有着“长兄如父”的权威,又是一地主官和一军统帅,有事由他做主也理所应当。这种一定程度的依附性,也是封建伦理默认的一种规则,难以用现代眼光去衡量。

曾国荃本身是个官迷,打仗就是为了当官,一开始很难认同“守缺”这种在他看来迂腐的道理。与曾国藩老成稳重的性格不同,曾老九褊狭峻急,功利心强,争强好胜,好大喜功。曾国藩常常通过家书对其加以规劝和训勉,劝其改变习性,无形中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换作别人提出辞任巡抚这样的建议,曾老九估计根本不会搭理,但自己的大哥提出来的,兄弟一体,自然不同,而且曾国藩此举并非虚情假意,他自己一向也是身体力行,身教兼以言传,所以说服力也更强。就这次辞任巡抚而言,在曾国藩给曾老九的其他信函中多次讨论和规劝,也足以从旁得到印证。

曾氏一家,在当时颇受荣宠,恩荣倍加,这首先源于他们建下的功业,但能满门受惠,且薪传数代,代有人才,充分说明曾国藩把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态度,通过传递家书、当面敦导、以身作则等有效的方式,影响和引导了整个家族。他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家庭核心成员并传至整个家族,从而提升了家族的整体修养和认识水平,体现了家风熏陶和传承的重要作用。

具体到这道奏折,在表达技巧上,难处在于如何恳切地表明态度,表现出充分的诚意,观点不温吞、不含糊,不使皇帝产生疑虑,又不显得不识抬举。曾国藩摆事实、讲道理,在不长的篇幅中展示了很高的论说技巧:

一是在哲学层面立论,从终始、消长、盈缺等辩证角度和哲理层面,表达心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隐忧,让皇帝体会和接受其良苦用心。二是正反论说,说理透彻,“欲固辞,则颇涉矫情,思立异于当世;欲受事,则不自量力,惧贻讥于方来”,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推心置腹,表明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非一时念头。三是换位思考,告诉皇帝辞官不是要卸担子,该做的事照样会做,而且感于朝廷恩德会加倍努力,许下践诺,打消上级疑虑。四是表示自己与弟弟已经协商一致,思想工作都做通了,不会反复和产生异议,让皇帝心里更踏实,从而收回成命。

如果说,此前曾国藩的人生态度以及关于做事与做官的认识,只停留在自我修养层面和为身边人所感受的话,通过这一道奏折,在最高统治者那里,一个忠心爱国,知所进退,先公后私,不以当官为念,而以做事为怀的大臣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标签:
关注我们:请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读路:致力提供kindle电子书下载、分享。包括mobi、epub、pdf格式的公众号,公众号:超级读书绘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读路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